但對于長沙潛達潛水打撈的幾十名潛水員來說,即使是他們中已經“出過幾百班水”的潛水員,也很少目睹過這樣的美景。
旅游時的潛水,都在經過充分開發的海域,最大下潛深度也嚴格限制在40米。
而這只潛水打撈隊里的隊員,則經常需要下潛到100米、200米,甚至300米的水下。
就算在能見度很高的白天,200米以下的水域,陽光也難以抵達,水下只有無邊的昏暗。
實際上,潛水員的作息也并不依賴太陽,潮水才是他們追逐的對象。他們需要在漲潮和落潮間的短暫平潮期下水,這時水下的水流最為平緩,也最適合作業。
潛水員準備下水
從事“工程潛水”的他們 也沒有選擇下水地點的機會。他們的工作地點,有時在內河、有時在近海,也有時在遠海。不管在哪片水域,只要條件允許,沉船位置 就是他們的“潛點”。雖然“潛點”水下深度各異,但一點是共同的:能見度都接近于零。
潛水隊的隊員們還需要鉆進的稀泥漿中,進行遇難者尸體打撈。他們說,在下面他們就像瞎子一樣,靠雙手去探摸。他記得頭上的探照燈照在渾濁的水體里,反射出一片昏黃。
因為經常要在淤泥里探摸,潛水員在水底的移動 大多都是“爬”著完成。
每一次下潛,隊員們都有可能到達一個人類從未踏足的地方。
但即使比常人更熟悉水下環境,每次面對未知和神秘時,工程潛水員們也會產生一種混合著刺激和恐懼的體驗。
直至今日,潛水打撈隊的技術已經可以規避絕大部分的水下風險,但對潛水員來說,他們從事的 仍然是地球上離死亡最近的職業之一。
在水下,危險,隨時可能到來……
深海潛水隊的隊員們有可能遇到哪些危險?
他們又如何緩解災難和死亡帶來的情感沖擊?
下一條: 水下堵漏工程質量的基本要求,水下堵漏說明